2020年2月22日 星期六

浸泡油速Trace了,怎麼辦?

    家中的紫草浸泡油已經浸泡上一年了,因為懶惰一直沒有用來打皂,只是把油過濾起來備用。最初也只是試用紫草油去作渲染,不是用很多,所以沒有遇到速trace 問題。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留家的時間多了,所以想到用這些紫草油來打皂,而且還做了兩個不同的配方。很快做第二次的原因是第一個配方遇上了速trace, 所以希望調整一下配方,改善這個問題,其實兩次都同樣用上40%的紫草浸泡油,最初的配方加入了5%乳木果、35%棕櫚油、20%椰子油,油鹼混合的溫度約45°C,油鹼混合後攪拌了不到5分鐘便已trace,由於我還要加入奶和精油,所以我打了約10分鐘左右便把奶和精油都加入,再繼續攪拌5分鐘,把皂液加熱以防假trace,大約加熱至55°C,直至攪拌了20分鐘,皂液已很濃稠要開始入模。入模時溫度仍保持50°C,入完吐司模後再把剩餘入小形模具時,已很難把氣泡弄出。

 
這個只是打了5分鐘已濃trace
開始入模時皂液已極稠
    檢討:
1. 這個配方的硬油比例相對多,基本上棕櫚油和椰子油氣溫稍低已經冬化,加上40%浸泡油會使皂液很快trace。
2. 當天氣溫低,若皂液溫度太低都會出現假trace情況,因此有需要可把皂液加熱,不過加熱過程要小心。
3. 即使見到trace狀也要繼續攪拌最少15分鐘以上,否則會可能因攪拌不足而油水分離而失敗。
4. 紫草浸泡油是用上橄欖油,橄欖油皂化過程時間相比其他油品長,入模後一定要保溫和儘量令溫度保持40°C左右,最好可以維持4小時以上,否則很容易失溫(這是我失敗的經驗)

 
    第二次的配方改用了32%橄欖油代替,減少了椰子和棕櫚油,變成馬賽皂的配方72%橄欖油,只是其中40%變成浸泡油,用這配方是因為高量橄欖油的配方通常需要攪拌很長時間才能皂化,所以希望用浸泡油的來加快速度trace,減低打皂時間的痛苦。
    終於,結果也算是成功的,油鹼混合溫度約40°C,攪拌了5分鐘後開始light trace, 再加入奶和精油,一直攪拌至15分鐘,皂液已濃trace ,但比較上次的皂液是很好入模的濃稠度,而且還有足夠時間把氣泡弄出和劃花紋。如果想再減少浸泡油的比例來爭取更多時間,有可能要出動小幫手電打一段時間來確定攪拌足夠,下次再與大家分享。


**最重要的是,每次打皂前都一定要準備好模具,隨時作好速trace 準備,那就萬無一失**
 
第二次皂液入模時已沒有那麼濃稠了


 

2018年11月24日 星期六

再戰左手香之炸油&榨汁


  這次又有機會做新鮮左手香,非常感謝好友咫菜畑送我很多左手香,而且是從農場新鮮收割直送,保証多水多汁。因為今次的產量很多,為了不讓新鮮材料浪費,所以我決定用部份炸油入皂;另外再打汁為水相加入,做一次完完全全的左手香皂。

  我回家立刻用濕布清潔一下葉片,略為晾乾,然後先開始準備炸油程序。油溫不能太猛,最好能保持於60-70度之間,由於使用低溫炸,於是我用了只適合低溫烹調的橄欖油,大約炸了30分鐘,油中已有很多左手香的精華油出來,很芳香的味道。


用橄欖油低溫慢煮


  把炸好的油和其他油品量好以後待用。 然後開始用另一半葉片打汁,新鮮的葉片真的很容易便榨出很多的汁液,不用太多的葉片已能取得足夠分量的汁液作為溶鹼之用。
  由於葉片都是天然色素,為避免日後退色,在打皂過程中加入了少量椰奶以作定色,而且在晾皂時要遮光,不要讓陽光照射。

不用加水直接榨汁


這次沒有加入任何香味,希望能在成品上聞到左手香原本的味道,當然經過强鹼的洗禮和長時間晾皂的過程,香味不會留下太多,但最起碼是其原味道。
  為了做一次100%左手香皂,我還加入了左手香粉,使皂變得更綠。這粉非常細緻,我只加了1%,  先用少許油調開,在light trace 時加入。



成皂後顏色綠綠,香氣溫和,晾皂已一個月顏色仍能維持,應該已成功定色,期待試洗……



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油斑是什麼?可以擺脫嗎?


油斑是黃黃橙橙顏色的斑點生長於皂面上,有時會伴隨著油耗味道,外國皂友稱之為Dreaded orange spot,究竟油斑是什麼,又是否如外國皂友所說那麼令人害怕呢?



首先要知道油斑是在冷製手工皂晾皂時或在熟成後出現的,可以是一大片又可以只出現一小點而已,除了手工皂外觀有影響外,有時斑點會生出一些可惡的油耗味道影響使用。手工皂主要成分是油和氫氧化鈉,當手工皂有油耗味時即當表油品可能已氧化變質。此外也有一些因素使手工皂出現可怕的油斑。

首先我們先檢視一下材料,有沒有出現增加油斑的風險,手工皂的主材料是油,油品新鮮是很重要的,當油品買回來並未使用時,要留意儲存的地方,必定要遠離熱和太陽,最好放在低溫和黑暗的地方。若有用剩的油要倒進較細小容器內,不要讓器皿內有太多空暗進入空氣,使油和空氣接觸而氧化變質。所以油品成皂後也要減少與熱能、太陽和空氣接觸的機會,延長手工皂壽命。此外在油品使用也要注意,一些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油品(如:玫瑰果油、月見草油、夏威夷果仁油等)會易於氧化,建議只是加入少量。同時避免超脂和減鹼,因為這樣做會增加沒有被皂化的游離油脂留在手工皂中,這些多餘油脂與空氣接觸會氧化,使手工皂酸敗。

另外,在製作手工皂時會使用到水相,最基本用水溶鹼的話最好用上蒸餾純水,因為純水含金屬和礦物質比自來水或礦泉水少,而這些物質也會增加酸敗風險。還有使用含葉綠素和胡蘿蔔素的材料(如新鮮葉類或是瓜果)都會有可能促使氧化,所以選材料要考慮,不大量製作或是短時間內用完。

有更甚的說法是避免使用金屬器具來打皂或切皂,以免金屬接觸手工皂而酸敗(這個做法我個人覺得有點不太認同,但真的很擔心的皂友不妨跟從)。

除了注意材料也可以添加一些天然防腐劑作,可選用維他命E或葡萄籽萃取液,約一匙作添加物放入。市面較少見是迷迭香萃取,,也可用作防腐劑使用,方法如上一樣。

當然晾皂時也要避開太陽和高熱環境,要放置於空氣流通和溫度不太高的位置。若是遇上潮濕天氣最好用除濕器幫手,有水氣留在皂面要抹乾。皂與皂之間要有足夠空間,讓皂蒸發水份。有說水相使用比例也有影響,我認為若水相比例高,晾皂時間可相應拉長,因為皂身仍留有太多水份會影響手工皂使用與保存。

晾皂完成後也要同樣儲存於陰暗清涼地方;也可考慮以真空密封袋包皂,以免空氣接觸,減低油品氧化變壞機會,當然最好是儘快用掉就不用擔心了。

如果油斑已經形成了,可以把油斑挖掉,防止範圍擴大,若範圍較小,可以繼續使用。若挖掉後油耗味嚴重,那就不要用於皮膚上,當作家事皂或棄掉。








2018年6月2日 星期六

絲瓜絡321磨砂皂


       因為朋友很喜歡用絲瓜絡作身體磨砂,常問我可否與手工皂結合在一起方便使用,這個當然沒有問題。在香港想尋找普普通通的絲瓜絡並不容易,可能是韓式的磨砂纖維巾很受歡迎,所以很少人會用絲瓜絡了。終於我在台灣賣打皂的材料的店鋪找到了,已經是剪裁好了可以使用;後來在泰國也見到有,樣子通常是原整一條的,有頭有尾,要自己回去修剪才可使用。

       參考了很多皂友的做法,我覺得先切好自己喜歡的大小放入模具的做法較為方便,不用再在成皂後切皂。我更想到絲瓜絡會直接刷於身上,不用放入起泡袋,所以直接在絲瓜絡上穿一條繩,每次用完不用放於皂盒中,掛起來便可風乾。由於我是用心型模具,所以繩子在倒入皂液前要先放在適當位置,避免讓皂液沾上繩子影響美觀。

       這次我用了321配方,3份橄欖油﹑2份棕櫚油﹑1份椰子油,配合去皮膚角質的絲瓜絡使用,不會令皮膚感到過份乾燥,還可有一些滋潤效果。我覺得這個配搭很適合夏天使用,一方面可去掉舊角質,之後立刻再滋潤皮膚。


用了心型模具,預先穿上繩,方便使用

2018年2月10日 星期六

手工皂製作小故事

數年前,因有朋友生小孩要尋找禮物,希望可以兩母子都合用,考慮了很久想到了送手工皂。不過當時對手工皂一點認識也沒有,那當然是買現成的作禮物。 當時我只想到手工皂比較天然,對嬰孩和媽媽都温和無害,應該是適合的選擇。但我不明白為何一件小巧的手工皂相對沐浴露要貴呢,從沒有想過手工皂是怎樣製作,使用上有什麼感覺(當時我並沒有用過手工皂)。

直至約兩年前,我完成芳療師課程後,對於天然個人產品都很有興趣,無論是洗澡以至護膚用品都很想自家製作,始終是每天使用於自己身體。於是決定上手工皂班,課堂只是很簡單的介紹手工皂最基本的製作,什麼添加物﹑超脂或配方組合都是後來在書本裏學習,和根據配方作實習。那時候才知道一件日常使用的小小手工皂是有很多學問在其中的。

最初步是設計配方已經很傷腦筋,怎樣配適合什麼膚質;要超脂或是減鹼比較好;水相要用純水﹑奶類或是什麼汁液;用多少水量來溶鹼也是很影響成品的問題;添加顏色,要天然草本粉還是顏色鮮豔的色素;要不要渲染﹑分層﹑漸層等等;要加什麼香味,精油或香精,什麼配搭較宜人。當這些都定下來後,才可以開始製作。

接著製作過程也不是一板一眼便可以順行完成,還有很多因素影響:氣温﹑濕度﹑油品和鹼水温度﹑兩者混合温度﹑電打還是手打﹑trace 程度和時間﹑模具大小﹑入模時的温度﹑保温與否﹑皂化是否完全﹑何時能起模﹑切皂的時間等等。可以成功成皂後,還有很多問題如白粉、切開了可能有氣泡﹑雪花﹑不均勻的粉狀顆粒,雖然不大影響使用,但花了那麼多心思製作也希望成品完美一些。

還沒有完成,最後是晾皂,4-6星期的時間,太潮濕天氣皂寶會冒汗,隨了要抹汗還可能要除濕機侍候;又不可讓皂寶被陽光曬到,會影響成品容易變壞和退色。即使完成所有過程,手工皂的儲存也很有學問,不能日照﹑不能太熱﹑包皂和不包皂﹑包皂的話用什麼物料較好,怎樣才可延長手工皂壽命變老皂。

這一切的問題都讓一眾初墮皂坑的皂友一頭霧水或一頭煙。不過一旦開始了,追求解決這些問題卻成為了大家的目標和樂趣。

朋友們,原來製作手工皂需要花那麼多心力,像帶一個小孩般用心,所以若有人送手皂給你,要好好對待那塊皂,因為它是製造者的心血結晶,記著要把皂用到最後。





記得要用到最後,不要浪費心血

天然環保:手工皂 VS 方便快捷:沐浴露

自沐浴露推出以來一直都受到歡迎,主要原因是使用方便,容易起泡感覺很清潔,洗後有滑滑感,好像很滋潤溫和。加上價錢便宜,數十元已經有一公升,很實惠。近年有環保組織卻提出沐浴露對環境和個人健康都有負面影響,所以反對使用沐浴露,更鼓勵轉用天然手工皂。讓我為大家比較兩者高低:

從製造成份來看:沐浴露除了水份之外,還有起泡劑﹑乳化劑﹑防腐劑﹑增稠劑等化學品, 如SLS/SLES 主要是透過石油、椰子油或棕櫚油提煉, 價格低廉, 清潔力強能產生大量泡沫更可令產品呈透明狀, 所以很多生產商都會大量使用。 除了沐浴露,很多洗髮水和護髮素等個人護理產品也會添加﹑ 又如DEA是增加乳狀質感和起泡作用。 這些化學物都是不易自然分解,當排放到海洋時會直接影響生態環境.。還有含MIT、CMIT/MIT 混合物的產品, 都是可致敏防腐劑有機會增加令部分人士用後致敏的機會,所以選購沐浴露時要小心。


這幾行密密麻麻的成份,你能看懂幾多?





手工皂主要以油和氫氧化鈉經自然化學反應而成,其脂肪酸含有一個連接氫,碳和氧原子的鏈。 這條鏈的一端是親脂性的它能被油吸引。 鏈的另一端是親水性的,或被吸引到水中。 當你起泡時,分子的親脂性末端會吸收皮膚上的油脂。 當你沖洗時,分子的親水端跟隨水,把肥皂分子和附帶的雜質帶走 。手工皂經自然化學反應製造, 所以能經自然分解,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也對皮膚不會造成傷害,可以安心長期使用。若擔心使用手工皂後有乾燥感,那便要選擇油品成份較滋潤的。從個人健康來看,使用手工皂比人工合成化學沐浴露會相對安全。


小小手工皂可以用上數月之久,這個已用了兩個多月了


從產品包裝上看看環保問題: 沐浴露主要是水份,所以很重,在運輸上炭排放也相對多。而且沐浴露需要使用膠樽盛載,膠樽最後的命運都會去到垃圾堆填區或海洋裏,對環境造成負擔;相較手工皂包裝簡單和水份少重量較輕,運輸上能省卻很多,減少炭排放。而且約100克份量已經可用上三個月之久了,如果不太講究的話,基本上一件手工皂已可從頭洗到腳,携帶和使用都極方便, 即使出外旅行數星期,一件小小手工皂已可代替數瓶沐浴或洗髮乳了。

很多人都會問怎樣才是好皂?  我覺得對皮膚好,對環境好能使生態永續,這才是做手工皂的目的。但又有否想到價廉方便又未必是健康的沐浴露,看似是生產者和消費者雙贏的局面,實際上是消費者賠上了金錢和健康,卻只帶來方便而已。現代社會講求快捷方便,生產者會製造一些便捷但對身體﹑環境有負面影響的產物,究竟是否值得我們用金錢﹑健康和環境去消費嗎?


資料來源:
https://www.hongkongfp.com/2016/07/17/truth-bar-soap-vs-liquid-body-wash/
https://health.howstuffworks.com/skin-care/cleansing/products/body-soap.htm
https://www.fda.gov/cosmetics/productsingredients/ingredients/ucm128042.htm#regulations





2018年2月3日 星期六

苦楝油大考驗

苦楝油的濃烈氣味不是每個人也能接受,我個人覺得它像蒜香的味道;有些人形容像瓦斯的氣味,很難讓人接受用作清潔,並用於自己身上,怕味道揮之不去。

苦楝油強勁的氣味能有效驅蟲,而且苦楝油有豐富維他命E和脂肪酸,滋潤和幫助皮膚再生。對減輕頭屑﹑暗瘡粉刺﹑皮膚問題(濕疹﹑牛皮癬﹑疹子等) 都可止痕癢和舒緩不適。研究更証明能有效對抗真菌﹑細菌和黴菌和病毒功效。可以說是能從頭到腳都很有效益的,因此苦楝油入皂可作全身清潔之用。





基於苦楝油功效強大,即使味道強勁也要一試入皂的效果。所以我嘗試加入香精而不選精油,因為香精的氣味能抵受強鹼洗禮而不變味,更能蓋過苦楝油氣味;精油則有機會結合了苦楝油的氣味,使味道變得更難接受(或者有網友找到好的精油配方可以保持味道清新吧) 。
      
可是這次使用的咖啡香精未有作速Trace 測試,所以也出現了速Trace 情況。前部份入吐司模我皂液仍在控制之內,到了後面的部份則不受控了。我吸取了過去遇速Trace 經驗,每次打皂都會預備好模具,不然便手忙腳亂了。



成品的氣味沒有太濃的咖啡香,也不見苦楝的味道,不知道是否所有味道都中和了。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期待已久的: 新鮮左手香入皂

    左手香對於濕疹、脂溢性皮膚炎、粉刺、皮膚乾裂、 頭皮毛囊炎等都有幫助。 可惜,在香港地方狹小沒有太多可種植的地方,即使想自家種植香草也很困難,所以一直都很羡慕台灣網友可以用新鮮左手香汁打皂。這次多謝朋友ELK LOVES帶給我新鮮的左手香和一個有趣的香草旅遊, 在假期時間可以儘快讓左手香葉打汁, 讓我能夠享受初次打新鮮左手香皂的旅程。

    更有趣的是很多網友在打左手香時都說需要加入少許水份, 這次我用了有碎肉功能的碎肉機把左手香打碎, 水份慢慢跑出來, 看來應該不用添加水份了。而且植物的水份比我想像中多很多,因為在田園中採摘時,朋友要我多剪一些,怕不夠用,終於是很足夠的。一如既往,我沒有把汁液製冰或放入冰箱降溫,直接用作溶鹼之用。做出來的皂仍然很青綠的顏色,在溶鹼過程溫度也只是50度以下,沒有對天然顏色造成影響。

    由於都是天然色素,我怕會退色,使本來漂亮的綠色生出許多白點來。所以加入了椰奶,希望用以定色,之前都是用牛奶或蜂蜜,第一次試用椰奶,不知道效果會否相同。

    今次很隨意的加了少許青黛粉作渲染,預先把少量青黛粉加入油裏浸泡一段時間,待打皂時可隨時備用 (要注意不可浸泡太長日子,油品可能會易氧化酸敗,盛載器皿也不要太大,使太多空氣跑進去,也會增加氧化風險)。


期待顏色和洗感



    
    左手香除了取汁作皂外,還可低溫炸油,用以製作左手香膏,有止癢消炎作用。製作方法是用很小火用油低溫炸出植物的精華,儘量不要讓油霧煙,溫度控制在60-70度,太大火會破壞營養和容易把植物燒焦,那樣便失敗了。大約炸30分鐘,視乎數量多少。完成後可加入蜂蠟、薄荷腦/精油(蠶豆症忌用)、茶樹、薰衣草等精油,製成藥膏。

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對付白粉,怎樣可以與它說再見

白粉是蘇打,化學名稱是碳酸鈉,是水溶性的弱鹼物質,很常發生於手工皂的皂化過程。它並不會傷害皮膚,只是對皂寶寶外觀有影響。它的出現,是當在皂化過程中,皂液中的游離鹼接觸空氣時,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結合便形成碳酸鈉。當水份往上蒸發時,會帶著少量游離鹼,所以如果有水份積聚在皂寶表面沒有抹乾,與及當天氣潮濕時,都會機會出現白粉。

由於它影響手工皂的外觀,因此人人得而誅之。若能在成皂前做足準備當然好,但一不小心令敵人有機可乘,那便要採取補救辦法,消滅敵人了。但即使與敵同眠,也沒有大不了,對皮膚不會有害。




避免的方法如下:
1. 蓋上保鮮膜這方法很簡單而且在家中也會有保鮮膜,所以較多皂友會選用這方法。不過這方法最大的缺點是會令皂液升溫,因皂化過程中皂液溫度會上升,加上保鮮膜後皂寶不能散熱,會容易產生果凍,或會造成火山爆發。如果打奶皂,或是皂液加入了糖份(酒類、果汁﹑有糖豆漿等),還有香精、精油、二氧化鈦和珠光粉等,這些添加物都會使皂液產生高熱,所以不適宜使用這方法。

如果使用保鮮膜或蓋上蓋要留意,小心水份積聚,要及時抹掉,否則留下水迹,也會影響外觀。

2. 濃trace 入模:若皂液打至濃trace時,表示鹼與油混合比較完全,即是皂液中的游離鹼較少,因此產生白粉的機會也會減少。

3. 99%酒精於入模後90分鐘內,用噴灑二至三次,高濃度酒精可幫助給收皂液面層的水份,減低皂液面層與空氣接觸機會。但這方法的缺點是很難掌握嘖灑時間與份量,有可能噴灑量不吹,白粉仍是出現,很難保証。

4. 減少水量使用 : 皂化過程中温度上升,使水份會往上蒸發,若皂液密度高水份不易排出,相反水量增多會使皂液密度降低,水份易於蒸發,令水份停留在皂面時間增長,使游離鹼更多機會接觸空氣,成就白粉,因此減少使用水量,可減少白粉機會。

5. 添加1%蜂蠟 : 使皂液更加濃稠,令皂液密度增加,較少水份於皂液表面。

6. 使用抽濕機:如果晾皂環境非常潮濕,也會令皂液表面水份停留,容易做成白粉,所以很多時切皂後白粉繼續形成,使用潮濕機,可保持環境乾燥,有效幫助皂寶乾爽。ii


如白粉已形成了,可試用以不方法:
1. 很快的方法是修掉,不過有點兒浪費,皂寶只是不漂亮,也可以用的。

2. 使用蒸氣,可使用蒸氣熨斗在白粉位置蒸一會,白粉很快不見(切記要帶上膠手套,以防當皂寶受熱變軟時,指紋印在皂上。


    


2017年8月30日 星期三

反式脂肪、精製油品對健康有害,用於手工皂又會怎樣選擇?

反式脂肪 Trans Fats 是指經過「氫化」程序的植物油。在市面上的加工食品中,極為普遍採用, 在我們日常食物當中,一些經氫化過程製成的起酥油及人造牛油,油炸和烘焙食物通常含有較多反式脂肪。例子多不勝數在快餐店的油炸食品,如炸雞、薯條等、 經油炸處理的即食麵;在麵包店的烘焙用油製品,如曲奇、蛋糕、牛角包、菠蘿包及酥皮點等;在超市最常見的薯片、餅乾、花生醬、咖啡用的非乳製奶精﹑植物牛油、人造奶油,實在是無處不在。

為何要有氫化了的植物油?
因為植物油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變質,不耐溫也不耐放。氫化了的植物油(即反式脂肪),其不飽和脂肪酸會轉化為「反式脂肪酸」,使植物油從液態變成固態或半固態,也會變得能耐高溫,不易變質,存放更久。對食品製造商而言,確屬非常有利,但對消費者的健康而言,卻非常不利。

2015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將半氫化油(PHOs)剔出安全名單,限令三年內全面禁用。反式脂肪是人體難以處理消化的脂肪,對肝臟造成傷害,破壞人體細胞膜,影響細胞的複製及再生能力。而且還會增加血液中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以及減少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可以導致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肥胖、癌症、心臟病、中風、各類過敏、糖尿病等等。

如何避免開反式脂肪?
根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之營養素含量聲稱條件,每100g的固體食物,不多於0.3g反式脂肪,便可聲稱不含反式脂肪。所以要避開反式脂肪,一定要認清食品營養標籤的配料表的名稱,如氫化植物油、部分氫化植物油、氫化脂肪、氫化菜油、固體菜油、酥油、氫化棕櫚油、margirin、shortening、partially hydrogenated vegetable oil、hydrogenated vegetable oil等,即可能含有反式脂肪。


即使含反式脂肪,但沒超標也不用標示😡




剛巧相反的是,氫化脂肪可使手工皂不易氧化變質。因為在氫化過程中天然油脂會從不飽和脂肪轉化為飽和脂肪,其化學分子會被破壞。但氫化作用是改善油脂穩定性、增長保存時間,因此以此類油入皂則同樣會使手工皂壽命增長。

白油(起酥油、氫化白油)這種油品在很多人認為因為加工過(氫化),不天然,不太拿來當手工皂基底油,但是加入白油的皂使用起來,有點黏度,做出來的皂結實度佳,溫和泡泡密,洗淨力也還不錯,一般會來增加香皂的硬度及結實度,也可取代棕櫚油使用。在外國很多皂友都支持不使用棕櫚油製品,這樣大量在森林開發種植棕櫚樹,會對很多動物生態造成威脅。所以反式脂肪也有其可取之處,可考慮適量使用。

了反式脂肪外,精製油品經過高溫、高壓、漂白、除味、去膠質等等方法,使油品美觀耐存,對健康無益。相反在手工皂製作上看法卻有所不同,如精製橄欖油,由於游離脂肪酸已減低,令油品穩定性增加,較不易酸敗;更因不皂化物較少,增加Trace速度,不像初榨橄欖油般要打很久。而且肌膚洗感與初榨橄欖油差異不大,價錢合理,是入皂的好選擇。

我知道很多皂友都想選擇最天然不經人工處理的油品作為打皂的原材料,但當手工皂做好了卻因游離脂肪酸太多,令辛苦成果很快酸壞了,那便白費心機,又浪費材料。或許在好油與耐用之間取一個平衡,那更能令手工皂更完美不是更好嗎?




















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冬季用牛奶作入皂,溶鹼一定要製冰嗎?

製作手工皂已累積了一些經驗,但都是用蒸餾水來溶鹼,並未嘗試用其他液體。由於我是不喝奶之人,收到一盒牛奶作贈品,真的不知如何是好,而且牛奶份量很多,不知應該怎樣使用。

今次終於可以試用牛奶作手工皂的效果會否如坊間所說,牛奶洗感比水更好呢? 
看了很多書都介紹先要把奶製成冰塊,使溶鹼時不會把奶燒焦。但我覺得製冰太麻煩,所以只把牛奶放到雪櫃,在溶鹼時坐於冰水中把鹼降温。由於是冬季的關係,根本不用太多冰塊去降温,相反是鹼液温度偏低要微微升温呢! 
因此天氣也是選擇溶鹼使用冰塊或液體作為媒介的重要考慮,否則要升温就會比較麻煩了。

香味方面,今次使用了精油,一半使用檸檬加廣霍香,另一半使用香茅加廣霍香。亦有添加燕麥及粉紅石泥。想不到出來的顏色因為不同的精油會有深淺不同,加了檸檬精油的顏色比較淺。晾皂後,精油香味仍可保存得頗佳。

洗感方面,泡沬豐富,滋潤度跟一般水溶鹼没大分別,所以牛奶與水作手工皂,其實在使用上没有如坊間說特別柔滑。因此,不要因為什麼牛奶﹑羊奶﹑甚至母乳的手工皂較滋潤而趨之若騖。








阿勒坡古皂第一回

未開始學做手工皂時,已經接觸過阿勒坡皂,知道是一個很好用的皂,對皮膚非常好,而且價格並不便宜。所以自己懂得製作手工皂以後一直都很想做這種歷史悠久的手工皂,於是到處搜集資料,找尋配方和操作上會遇到的問題,希望自己在製作時減少失誤,因為月桂果油價格較高,不想有失及浪費。

第一次作此皂,我選定了18%月桂果油和82%橄欖油,使用兩倍水,選此配方的原因是發覺到再多的月桂果油也不會太影響到滋潤度;橄欖油方面,我擔心特醇橄欖油會令鹼糊速trace,所以使用了50%精煉橄欖油,希望減慢trace時間。

另一方面,第一次打冷油冷鹼,試一下不熱油,以減慢trace時間和保留油品的營養,油鹼混合時,油溫只是29°C, 鹼水溫度是33°C。
沒想到卻初次嘗試到手打約45分鐘也沒有一點trace的跡象,當然我並不是連續攪拌,而是打了半小時後,休息了一會再打15分鐘。看見時間已過了差不多一小時,於是我第一次找小幫手(電動攪拌器)去打,就此分段地再打了約15分鐘,終於開始trace了。

入模溫度約32°C。並沒放入箱內保溫,只用毛巾蓋上,因為圓型筒太高,不能入箱。第二天皂的顏色從深色變得淺色了,但皂身仍很軟,不宜脫模。使用兩倍水也沒有令皂身流汗,也可能是冷油冷鹼,入模後並沒有升溫的過程,因而皂身一點水也沒有,所以外觀保持得不錯。

這次我也嘗試了soap queen 介紹避免白粉方法,在鹼糊噴上酒精,暫時看到,在脫模一星期至今仍沒有白粉生出來,大家都可以一試,詳情可在連結找到。

最後在五天後脫模,皂身表面頗硬,即時切皂,但皂中心較軟,所以隔天才蓋皂章;測試酸鹼度已是8,還不錯。我打算晾皂數月至一年作比較看看成果有何分別,因為聽說阿勒坡皂要晾皂一年,而且越陳年越好洗。

下次會再嘗試阿勒坡皂的其他配方作實驗比較,再向與各位分享。


月桂果油含有少量沉澱物,需要過濾出來

油鹼混合後

五天後才脫模切皂,隔天蓋章

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

手工皂中的甘油河或肥胖紋是這樣出現的嗎?


手工皂出現甘油河或肥胖紋,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究竟是怎樣來的呢?很多人說甘油河或肥胖紋是在切皂後,晾皂時出現,是因為皂液在皂化過程中產生高温,有時候會出現果凍現象。當脱模及切皂後皂身散熱不均勻,所以皂身水份蒸發速度不一致,於是皂面出現凹凸不平像肥胖紋一樣的紋理。


使用顏色後更明顯看見肥胖紋,這是加入糖令皂液升温



當手工皂內添加了高糖份的物質,便會使皂液升温(如:奶類﹑啤酒﹑酒類﹑果汁),  這些添加物都會引發皂液在皂化過程的温度不斷提高。另外,使用一些香精或精油也有機會使皂液温度上升,增加果凍發生的機會,所以果凍出現會容易引發甘油河或肥胖紋。另外,香精或精油使用都有可能會使皂液升温,除了會速trace 外,也會使皂液温度持續升温,有機會出現果凍,產生甘油河和肥胖紋。

若想避免甘油河或肥胖紋出現影響手工皂外觀,可以考慮以下方法:
1. 減低皂液入模温度,減低皂化過程持續高温機會
2. 避免使用會引發皂液升温的添加物(如:香精﹑精油﹑二氧化鈦或一些珠光粉等) ;加入添加物時,要充分攪拌
3. 使用較薄身的模具,令皂液散熱均勻
4. 若使用了會使皂液温度上升的添加物,不要再保温,以免皂液出現果凍

      除以上可能性外,另一個來自外國Auntie Clara's 有趣的見解和實驗,她認為水量跟氫氧化鈉比例也會影響甘油河或肥胖紋的出現機會,因此她做了一個實驗,有興趣可以點擊連結詳細看看。她使用相同配方和相同温度保温下,使用了不同的水份比例溶鹼,分別是1/1.4和較常用的1/2.3, 將這兩份皂液倒入同一模具內,在焗爐內保温數小時,脱模時發覺水量少的那個沒有出現甘油河,但水量多的一面卻出現了。所以在晾皂的過程中,水量多的一面水份蒸發會更多,收縮應比水量少的嚴重,所以應該會產生肥胖紋。因此水量溶鹼比例也是一個影響因素。

       在外觀上,手工皂出現甘油河或肥胖紋會影響外觀不漂亮,尤其是使用了色粉,會令顏色不均勻,如果太很在意外觀,可以再熱製。在不影響使用安全下,不值得再熱製一次。在洗感方面是沒有分別的若果範圍太廣,當使用時有可能會較容易軟化用掉。總結以上各種甘油河或肥胖紋出現的可能因素的確很多,手工皂的變幻莫測真的讓人會沉醉其中。即使配方相同,做出來的手工皂都有機會因着不同原因而有少許不一樣,甚至失敗。大家若有任何意見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