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0日 星期三

反式脂肪、精製油品對健康有害,用於手工皂又會怎樣選擇?

反式脂肪 Trans Fats 是指經過「氫化」程序的植物油。在市面上的加工食品中,極為普遍採用, 在我們日常食物當中,一些經氫化過程製成的起酥油及人造牛油,油炸和烘焙食物通常含有較多反式脂肪。例子多不勝數在快餐店的油炸食品,如炸雞、薯條等、 經油炸處理的即食麵;在麵包店的烘焙用油製品,如曲奇、蛋糕、牛角包、菠蘿包及酥皮點等;在超市最常見的薯片、餅乾、花生醬、咖啡用的非乳製奶精﹑植物牛油、人造奶油,實在是無處不在。

為何要有氫化了的植物油?
因為植物油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變質,不耐溫也不耐放。氫化了的植物油(即反式脂肪),其不飽和脂肪酸會轉化為「反式脂肪酸」,使植物油從液態變成固態或半固態,也會變得能耐高溫,不易變質,存放更久。對食品製造商而言,確屬非常有利,但對消費者的健康而言,卻非常不利。

2015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將半氫化油(PHOs)剔出安全名單,限令三年內全面禁用。反式脂肪是人體難以處理消化的脂肪,對肝臟造成傷害,破壞人體細胞膜,影響細胞的複製及再生能力。而且還會增加血液中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以及減少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可以導致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肥胖、癌症、心臟病、中風、各類過敏、糖尿病等等。

如何避免開反式脂肪?
根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之營養素含量聲稱條件,每100g的固體食物,不多於0.3g反式脂肪,便可聲稱不含反式脂肪。所以要避開反式脂肪,一定要認清食品營養標籤的配料表的名稱,如氫化植物油、部分氫化植物油、氫化脂肪、氫化菜油、固體菜油、酥油、氫化棕櫚油、margirin、shortening、partially hydrogenated vegetable oil、hydrogenated vegetable oil等,即可能含有反式脂肪。


即使含反式脂肪,但沒超標也不用標示😡




剛巧相反的是,氫化脂肪可使手工皂不易氧化變質。因為在氫化過程中天然油脂會從不飽和脂肪轉化為飽和脂肪,其化學分子會被破壞。但氫化作用是改善油脂穩定性、增長保存時間,因此以此類油入皂則同樣會使手工皂壽命增長。

白油(起酥油、氫化白油)這種油品在很多人認為因為加工過(氫化),不天然,不太拿來當手工皂基底油,但是加入白油的皂使用起來,有點黏度,做出來的皂結實度佳,溫和泡泡密,洗淨力也還不錯,一般會來增加香皂的硬度及結實度,也可取代棕櫚油使用。在外國很多皂友都支持不使用棕櫚油製品,這樣大量在森林開發種植棕櫚樹,會對很多動物生態造成威脅。所以反式脂肪也有其可取之處,可考慮適量使用。

了反式脂肪外,精製油品經過高溫、高壓、漂白、除味、去膠質等等方法,使油品美觀耐存,對健康無益。相反在手工皂製作上看法卻有所不同,如精製橄欖油,由於游離脂肪酸已減低,令油品穩定性增加,較不易酸敗;更因不皂化物較少,增加Trace速度,不像初榨橄欖油般要打很久。而且肌膚洗感與初榨橄欖油差異不大,價錢合理,是入皂的好選擇。

我知道很多皂友都想選擇最天然不經人工處理的油品作為打皂的原材料,但當手工皂做好了卻因游離脂肪酸太多,令辛苦成果很快酸壞了,那便白費心機,又浪費材料。或許在好油與耐用之間取一個平衡,那更能令手工皂更完美不是更好嗎?




















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冬季用牛奶作入皂,溶鹼一定要製冰嗎?

製作手工皂已累積了一些經驗,但都是用蒸餾水來溶鹼,並未嘗試用其他液體。由於我是不喝奶之人,收到一盒牛奶作贈品,真的不知如何是好,而且牛奶份量很多,不知應該怎樣使用。

今次終於可以試用牛奶作手工皂的效果會否如坊間所說,牛奶洗感比水更好呢? 
看了很多書都介紹先要把奶製成冰塊,使溶鹼時不會把奶燒焦。但我覺得製冰太麻煩,所以只把牛奶放到雪櫃,在溶鹼時坐於冰水中把鹼降温。由於是冬季的關係,根本不用太多冰塊去降温,相反是鹼液温度偏低要微微升温呢! 
因此天氣也是選擇溶鹼使用冰塊或液體作為媒介的重要考慮,否則要升温就會比較麻煩了。

香味方面,今次使用了精油,一半使用檸檬加廣霍香,另一半使用香茅加廣霍香。亦有添加燕麥及粉紅石泥。想不到出來的顏色因為不同的精油會有深淺不同,加了檸檬精油的顏色比較淺。晾皂後,精油香味仍可保存得頗佳。

洗感方面,泡沬豐富,滋潤度跟一般水溶鹼没大分別,所以牛奶與水作手工皂,其實在使用上没有如坊間說特別柔滑。因此,不要因為什麼牛奶﹑羊奶﹑甚至母乳的手工皂較滋潤而趨之若騖。








阿勒坡古皂第一回

未開始學做手工皂時,已經接觸過阿勒坡皂,知道是一個很好用的皂,對皮膚非常好,而且價格並不便宜。所以自己懂得製作手工皂以後一直都很想做這種歷史悠久的手工皂,於是到處搜集資料,找尋配方和操作上會遇到的問題,希望自己在製作時減少失誤,因為月桂果油價格較高,不想有失及浪費。

第一次作此皂,我選定了18%月桂果油和82%橄欖油,使用兩倍水,選此配方的原因是發覺到再多的月桂果油也不會太影響到滋潤度;橄欖油方面,我擔心特醇橄欖油會令鹼糊速trace,所以使用了50%精煉橄欖油,希望減慢trace時間。

另一方面,第一次打冷油冷鹼,試一下不熱油,以減慢trace時間和保留油品的營養,油鹼混合時,油溫只是29°C, 鹼水溫度是33°C。
沒想到卻初次嘗試到手打約45分鐘也沒有一點trace的跡象,當然我並不是連續攪拌,而是打了半小時後,休息了一會再打15分鐘。看見時間已過了差不多一小時,於是我第一次找小幫手(電動攪拌器)去打,就此分段地再打了約15分鐘,終於開始trace了。

入模溫度約32°C。並沒放入箱內保溫,只用毛巾蓋上,因為圓型筒太高,不能入箱。第二天皂的顏色從深色變得淺色了,但皂身仍很軟,不宜脫模。使用兩倍水也沒有令皂身流汗,也可能是冷油冷鹼,入模後並沒有升溫的過程,因而皂身一點水也沒有,所以外觀保持得不錯。

這次我也嘗試了soap queen 介紹避免白粉方法,在鹼糊噴上酒精,暫時看到,在脫模一星期至今仍沒有白粉生出來,大家都可以一試,詳情可在連結找到。

最後在五天後脫模,皂身表面頗硬,即時切皂,但皂中心較軟,所以隔天才蓋皂章;測試酸鹼度已是8,還不錯。我打算晾皂數月至一年作比較看看成果有何分別,因為聽說阿勒坡皂要晾皂一年,而且越陳年越好洗。

下次會再嘗試阿勒坡皂的其他配方作實驗比較,再向與各位分享。


月桂果油含有少量沉澱物,需要過濾出來

油鹼混合後

五天後才脫模切皂,隔天蓋章

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

手工皂中的甘油河或肥胖紋是這樣出現的嗎?


手工皂出現甘油河或肥胖紋,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究竟是怎樣來的呢?很多人說甘油河或肥胖紋是在切皂後,晾皂時出現,是因為皂液在皂化過程中產生高温,有時候會出現果凍現象。當脱模及切皂後皂身散熱不均勻,所以皂身水份蒸發速度不一致,於是皂面出現凹凸不平像肥胖紋一樣的紋理。


使用顏色後更明顯看見肥胖紋,這是加入糖令皂液升温



當手工皂內添加了高糖份的物質,便會使皂液升温(如:奶類﹑啤酒﹑酒類﹑果汁),  這些添加物都會引發皂液在皂化過程的温度不斷提高。另外,使用一些香精或精油也有機會使皂液温度上升,增加果凍發生的機會,所以果凍出現會容易引發甘油河或肥胖紋。另外,香精或精油使用都有可能會使皂液升温,除了會速trace 外,也會使皂液温度持續升温,有機會出現果凍,產生甘油河和肥胖紋。

若想避免甘油河或肥胖紋出現影響手工皂外觀,可以考慮以下方法:
1. 減低皂液入模温度,減低皂化過程持續高温機會
2. 避免使用會引發皂液升温的添加物(如:香精﹑精油﹑二氧化鈦或一些珠光粉等) ;加入添加物時,要充分攪拌
3. 使用較薄身的模具,令皂液散熱均勻
4. 若使用了會使皂液温度上升的添加物,不要再保温,以免皂液出現果凍

      除以上可能性外,另一個來自外國Auntie Clara's 有趣的見解和實驗,她認為水量跟氫氧化鈉比例也會影響甘油河或肥胖紋的出現機會,因此她做了一個實驗,有興趣可以點擊連結詳細看看。她使用相同配方和相同温度保温下,使用了不同的水份比例溶鹼,分別是1/1.4和較常用的1/2.3, 將這兩份皂液倒入同一模具內,在焗爐內保温數小時,脱模時發覺水量少的那個沒有出現甘油河,但水量多的一面卻出現了。所以在晾皂的過程中,水量多的一面水份蒸發會更多,收縮應比水量少的嚴重,所以應該會產生肥胖紋。因此水量溶鹼比例也是一個影響因素。

       在外觀上,手工皂出現甘油河或肥胖紋會影響外觀不漂亮,尤其是使用了色粉,會令顏色不均勻,如果太很在意外觀,可以再熱製。在不影響使用安全下,不值得再熱製一次。在洗感方面是沒有分別的若果範圍太廣,當使用時有可能會較容易軟化用掉。總結以上各種甘油河或肥胖紋出現的可能因素的確很多,手工皂的變幻莫測真的讓人會沉醉其中。即使配方相同,做出來的手工皂都有機會因着不同原因而有少許不一樣,甚至失敗。大家若有任何意見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