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約兩年前,我完成芳療師課程後,對於天然個人產品都很有興趣,無論是洗澡以至護膚用品都很想自家製作,始終是每天使用於自己身體。於是決定上手工皂班,課堂只是很簡單的介紹手工皂最基本的製作,什麼添加物﹑超脂或配方組合都是後來在書本裏學習,和根據配方作實習。那時候才知道一件日常使用的小小手工皂是有很多學問在其中的。
最初步是設計配方已經很傷腦筋,怎樣配適合什麼膚質;要超脂或是減鹼比較好;水相要用純水﹑奶類或是什麼汁液;用多少水量來溶鹼也是很影響成品的問題;添加顏色,要天然草本粉還是顏色鮮豔的色素;要不要渲染﹑分層﹑漸層等等;要加什麼香味,精油或香精,什麼配搭較宜人。當這些都定下來後,才可以開始製作。
接著製作過程也不是一板一眼便可以順行完成,還有很多因素影響:氣温﹑濕度﹑油品和鹼水温度﹑兩者混合温度﹑電打還是手打﹑trace 程度和時間﹑模具大小﹑入模時的温度﹑保温與否﹑皂化是否完全﹑何時能起模﹑切皂的時間等等。可以成功成皂後,還有很多問題如白粉、切開了可能有氣泡﹑雪花﹑不均勻的粉狀顆粒,雖然不大影響使用,但花了那麼多心思製作也希望成品完美一些。
還沒有完成,最後是晾皂,4-6星期的時間,太潮濕天氣皂寶會冒汗,隨了要抹汗還可能要除濕機侍候;又不可讓皂寶被陽光曬到,會影響成品容易變壞和退色。即使完成所有過程,手工皂的儲存也很有學問,不能日照﹑不能太熱﹑包皂和不包皂﹑包皂的話用什麼物料較好,怎樣才可延長手工皂壽命變老皂。
這一切的問題都讓一眾初墮皂坑的皂友一頭霧水或一頭煙。不過一旦開始了,追求解決這些問題卻成為了大家的目標和樂趣。
朋友們,原來製作手工皂需要花那麼多心力,像帶一個小孩般用心,所以若有人送手皂給你,要好好對待那塊皂,因為它是製造者的心血結晶,記著要把皂用到最後。